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启第二个百年宏伟篇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启第二个百年宏伟篇章——2020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21年展望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一、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的自我恢复能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严重冲击。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表明疫情对供给侧的冲击十分严重。
从需求侧看,疫情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都有明显影响。
疫情使居民普遍采取宅家生活模式,除食品药品等必须消费品外,80%以上的消费品,特别是汽车、家电家具等大额消费品以及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受到很大影响。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 疫情严重冲击了房地产、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加剧了制造业困难,使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显著下降等。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同时,各方面收入也明显减少。
二季度中国经济的表现,令国内国际眼前一亮。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较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了由负转正。 从生产和供给侧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一季度提高个百分点;6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较3月份提高个百分点。 从需求侧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 在疫情对经济严重冲击的严峻形势下,能够在短短一个季度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恢复,充分显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四季度增长%,全年增长%。
中国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些都显现了中国经济充沛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高成长性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经济仍处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发展阶段,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澎湃的发展动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52年至201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人均GDP从119元增加到64644元。
2019年,按照当年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已达10276美元。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大体上都经历了准备、起飞和成熟等三个阶段。 综合分析,可以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了准备阶段,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 由于人口规模大,发展起点低,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持续时间要更长,释放的能量会更为巨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非常深刻地洞悉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2019年,中国基尼系数为(),较2018年略有下降,但仍在警戒线水平之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倍。 发展不充分方面,如城市地下设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普遍欠账;工业制造业体系虽然比较完整和庞大,但制造能力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地区间工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
差距就是潜力和动力,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基本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大幅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村的面貌。
这需要城镇化率持续较快提高,需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正如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的:“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切不可低估。
综合考虑,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高成长性,潜在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
2021年,是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疫情后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向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收官的重要年份;是面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实现胜利开局的重要年份。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时刻,我们面对着空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外部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严重冲击,影响深远。
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普遍而深刻,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谋划好中国经济的发展。
必须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是世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
中国经济有非常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即经济体系完整性强,自我循环能力强。
2019年,中国内需占总需求比例超过80%。
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世界最大规模的生产,主要在满足14亿中国人民的各种需求,超大规模的生产主要与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对接和循环。 依靠中国的生产能力与中国国内市场的对接,可以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对中国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对促进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克服空前困难,继续保持和平发展态势,也具有全局和战略性意义。 需求是国民经济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围绕扩大内需更好地形成合力。
企业和居民都具有顺周期行为特点,即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投资,居民会谨慎消费。 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必须通过提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 为此,要着力抓好绘蓝图、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要实现“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这需要政府带头做表率。 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设施建设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在城市地下管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大江大河水利治理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要高标准高水平起步,依据未来现代化的标准把这些工程扎扎实实建设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更长远的发展奠定高水平的基础。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提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使扩大内需效果显著增强。 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解决需求不足矛盾的前提下,预计中国经济国内大循环将全面畅通,中国经济将进入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带动下的持续回升轨道。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将从供应链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对世界经济形成有力拉动,成为世界经济摆脱困境的重要动力源泉,也将带动全球经济合作发展活动全面恢复和加强,推动经济全球化战胜各种逆流,开拓新局面、形成新格局。
(责任编辑:admin)